历史上,夏侯渊身为曹魏大将,却因为亲修鹿角而惨遭黄忠所杀,又因为刘备说了句“要杀就杀张郃,杀个夏侯渊有什么用”,导致世人误以为夏侯渊实力一般,能上位只是靠着与曹操的关系。
但事实上,夏侯渊无论能力还是战绩,都不在五子良将之下。
夏侯渊是公认的平叛小能手,昌豨、徐和、雷绪、商曜等人都或败或死于夏侯渊手中。
若是没有张谦的影响。
接下来,夏侯渊还要征伐张鲁,马超率领的诸戎,韩遂宋建杨秋等辈,整个大魏的西北,几乎都是夏侯渊平定的。
虎步关右就是曹操对夏侯渊的评价。
在这之后,曹操每次会见羌、胡的首领,都命夏侯渊陪同出席。《三国志》记载:太祖西征张鲁,渊等将凉州诸将侯王已下,与太祖会休亭。太祖每引见羌、胡,以渊畏之。
以渊畏之!
可见非同一般!
曹操虽然重用亲族,但也不是什么酒囊饭袋都重用的,要知道,曹家,夏侯家都是大族,族人少说也得数千人,曹仁、夏侯渊、夏侯惇能在其中脱颖而出,可见其实力。
而且夏侯渊在被拜为征西将军前,正式职位是典军校尉,典军校尉可是曹操以前干的活,亦可见曹操对夏侯渊的重视。
民间有传言,“典军校尉夏侯渊,三日五百六日千”,说的就是夏侯渊善于长途奔袭,好出其不意。
不过,善泳者溺,善骑者堕,夏侯渊做事好亲力亲为,作战勇猛,又和夏侯惇一样性格刚烈,最后才死于修补鹿角。
曹操常常告诫他:“为将当有怯弱时,不可但恃勇也。将当以勇为本,行之以智计;但知任勇,一匹夫敌耳!”
只不过当时的许多名将,如孙坚孙策等,都有这种匹夫之举,或者说,这就是他们领军服众的方式。
当然,夏侯渊亲修鹿角,还可能与他出身贫寒有关。
夏侯家族是大族和族中出现几户贫困户没有矛盾。
夏侯渊穷到什么地步?穷到要去替曹操顶罪,幸好后来曹操又设法营救,才得以免祸,或许这也是曹操比较信任夏侯渊的原因。
另外,《魏略》记载:时兖、豫大乱,渊以饥乏,弃其幼子,而活亡弟孤女。
就是说夏侯渊曾为了养活自己弟弟的遗孤,把自己的儿子饿死了。
可能夏侯渊的性格中有着那种宁死也不求人的气节,所以鹿角被毁,大伙都不敢冲上去的时候,夏侯渊才身先士卒冲了上去。
人们心中,总希望能给英雄人物一个绚烂的收场,无论喜悲,总要与凡人不同,比如乌江畔,比如风波亭。
但可惜的是,人是一种很脆弱的生物,脚下一滑,毛发吸入口鼻,很可能就会引发死亡。小霸王孙策死于宵小暗箭,张飞于睡梦中被割去了人头,这就很让人遗憾。
……
夏侯渊与郭淮安排好一切后,就带领三千精锐朝着汧县奔去。
夏侯渊本就是进攻型武将,主张“轻兵步骑,抛弃辎重”的作战方略,此番是曹操突然撤出关中,把防守的职责交托给夏侯渊,这才让他有些顾手顾脚,畏首畏尾。
一离开陈仓,夏侯渊就展现出一往无前的风范,大纛在前,毫无畏惧。
向北走了一日后,哨探来报,说十里外发现大量敌军,正在山中修建栈道。
夏侯渊发现法正真的要带人从汧县经过时,立刻下令,发起冲锋,占据有利地形,烧毁栈道桥梁。
这时,哨探又说,敌军在东西两处山头设立了据点,如果要大军北上,必须先拔除两处据点。
夏侯渊当即派出五百人前去攻打东边的孤立的据点,待哨探报告,西边山上的敌军前往增援时,亲带大军冲了上去。
一个时辰之后,两个据点的守军损失过半,向北逃窜。夏侯渊见天色已黑,便下令大军沿途扎营,又各分五百人守在两边原先敌方的营寨。
翌日一早,夏侯渊便对法正所处山谷发起了进攻,而法正早已在东北峡谷设立了十余道防线,壕沟,尖刺,滚石齐备,夏侯渊几番亲带大军杀入谷中,皆被打退出来。
而此时处于陈仓的郭淮则是收到了长安朱灵的传信,说马超夺取了安定,并斩杀了前往说服杨秋的张既。
郭淮心中顿时一惊,如果安定已失,那敌方要通往他们后方根本无需从汧县穿过险要山道,朱灵带回的消息不会有假,那么对方从汧县出兵的目的就很明确了,就是为了让他们分兵,引诱他或者夏侯渊去袭营。
郭淮立即喊来传令兵,让其传令夏侯渊马上退兵。
这时,守城将士来报,说敌军源源不断而来,推着冲车,抬着云梯正在强攻西门。
“地方主将是谁?”郭淮想问的是,是不是张谦故意让人误以为法正为主帅,然后以法正为诱饵,分散陈仓的守军。
“除了先前的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