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倒觉得婚姻大事,朝廷不宜干预太多,尤其是普通百姓的婚姻大事。”石韬说道。
这点,张谦倒深有感悟。
多少父母都是为了子女考虑,可是就因为干预过多导致子女的抱怨。
婚姻说到底只是男女双方的私事,朝廷从大局考虑加以干预,但落在具体的每个人身上,就像是多了一道枷锁。
“朝廷只要在礼法上做一些简单的规定就行了。”石韬继续道:
“我这里有一些想法:
首先,朝廷既然无法禁止一妻多妾的发生,为了避免普通男子无法娶妻,那就得限制妻妾的数量,比如公侯最多一妻三妾;侯爵以下,一妻二妾;无爵位官员,一妻一妾;至于无官无爵者,只有娶妻三年未曾生育,方可纳一妾。
其二,朝廷应该积极促进民间婚配孕育,男子女子到了适婚年龄未曾婚配者,可加征赋税。
第三条,男女双方年龄不得相差三十岁,禁止大龄官吏迎娶妙龄女子。”
石韬提出的三条都不是从男女爱情的角度,而是从快速恢复人口的角度,历朝历代在战乱之后都有类似的条例。
“而在执法的过程中,婚姻法对官员的要求应当高一些,凡是违背礼法者,轻则不得升迁,重则贬官去爵。我想如此一来,律法虽严,但凡有进取之心者,都不会公然违背。
至于民间,我的想法是:民不举,官不究。如果一个富户,既无出仕的欲望,也不在乎子女出仕,而且在乡里邻间颇有威望,无人举报,深宅里多几房妾还是婢也就由他去了。毕竟男女之事,不像杀人放火,只要换个名分,朝廷就很难界定。若是执法过严,民间很可能会出现很多酷吏。”
几人听到石韬的提议也都点了点头。
张谦则是想到,这不就是刑法和民法的区别吗?
果然,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。
张谦想了想,也没什么好补充的,于是说道:“这婚姻之事,是不是应该归礼部管?要不把孝直从关中请回来,让他拟个章程,然后递给陛下?”
诸葛亮频频点头,却又说道:“婚姻大事关乎大汉人口增长,户部也该参与,广元直辖河南尹,事关百姓的事都应当参与。”
“总而言之,应该没我兵部啥事吧?”张谦端起酒碗。
“那跟工部更没啥关系了!”诸葛亮端起酒碗,和张谦碰了一下,“喝酒!”
“干!”
徐庶和石韬只感觉头上有一阵阵凉风吹过。
诸葛亮看着徐庶石韬笑而不语。
石韬咳嗽了一下。
徐庶一本正经的说道:“谈一点和兵部有关的事情。”
诸葛亮义正严辞的说道:“老规矩,先罚酒三杯。”
张谦瞪大了眼睛,怎么就成老规矩了,我没认啊!
徐庶三杯酒下肚,说道:“是关于陛下遇刺一事。”
张谦赶忙说道:“我这兵部可是只管发饷还有退伍一事,具体用兵可不负责。”
刘备手下那么多将军,具体行军打仗,张谦已经不参与了。
堂堂“核武器”,怎么会对一两万人的“小”战斗感兴趣?这是张谦自我标榜的话。
“并不是要追究兵部的责任,只是要说说善后的事。”徐庶道,“子让可知道,陛下放了一部分牧民回到了草原上?”
张谦点了点头,所以他对刘备遇刺一点也不奇怪。好事做多了,自然会有报应。
诸葛亮看张谦的模样,问道:“莫非子让觉得陛下不该放人?”
“孔明说的什么话,陛下放人自当有他的道理。况且我大汉之强不仅在兵,更在于心,能俘虏他们一次,自然也能俘虏他们第二次,如今陛下已经威临天下,对四方蛮夷稍示君恩也未尝不可。”张谦连忙否认,绝不落什么把柄在诸葛亮手上。
“子让此话有理,况且据我所知,陛下所放的部落,多以汉民为主,他们多是战乱之年或主动或被动逃亡草原的,草原沃野千里,若要有部落兴起,自当还是汉民为好。”徐庶说道,“况且,陛下还和他们签订了契约,称臣纳贡,只要每年限制草原上的牛羊数量,就可以控制草原人的数量,从而维护北疆的平安。”
诸葛亮听闻,微微一笑,问道:“元直觉得这盟约真的可信?”
“陛下有识人之明,陛下和草原首领皆在世之时,怕是不会有大问题。”
“子让觉得呢?”诸葛亮问张谦。
“北境的安全其实不在于草原人是否可信,当雨水充沛草盛羊肥之年,草原人繁衍了许多后代,这批人成长起来就会滋生野心,而一旦遇到冰雪之年,这种野心就会被放大。如果他们的可汗这时候还希望和大汉保持和平,那底下的各个部落就会推翻他,换一个符合他们的利益的可汗。
这和他们是匈奴人,是鲜卑人,还是汉人都无关,哪怕是把陛下的亲子放到